君子以同而异(睽卦《象传》),和而不同。
我们相信,当代中国哲学的建构,应该是一种既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又积极参入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哲学建构活动。经典诠释既能够体现中国哲学的文化特殊性,又是中国哲学能够实现历史建构的根本途径。
王阳明在生活实践中体悟到并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工夫论,故而才有心即理的本体诠释。其实,西方哲学并不具人类普遍哲学的身份,所以,对西方哲学的简单类比并不能完全让中国的玄学、理学就轻易地获得一种人类普遍哲学的意义,当代学界并不满意近代以西方哲学为蓝本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这种研究模式使中国哲学学科缺少中国文化的特色。全书的主题就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义理体认的研究,以探讨中国哲学的历史建构过程,并涉及当代中国哲学建构应该如何既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又积极参入全球化文化交流等问题。譬如,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哲学形上学,并不是建立在我思故我在的逻辑思辨的基础之上,而是他在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的实践工夫中体认出来的。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典诠释 义理体认 。
他们是通过诠释经典,最终建构出义理之学、玄学、理学的哲学体系。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哲学的独特形态就一直处在具有内在理路的历史建构过程中,产生了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等等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孔子承担的先王之道是与文、武、周公等先王联系在一起的。
在《论语》《子思子》《孟子》中记载的早期儒者思想中,他们所列举三代时期的圣君、先王,主要是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周公等,将这些先王看作是这儒家核心价值的代表者、传递者,由此强调儒家之道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这一些上古人物是与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生产劳动、商业活动等物质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六经学确立后,就不仅从经典文本,同时也在授受脉络、思想内涵等多个方面,为后来的道统论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可见,《尚书》编撰原则与道统理念是直接相关的。
六经包含的丰富档案和历史典籍,使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成为有文献依据的思想体系,对确立和强化孔子及其儒家建构起来的道统思想起了重大作用。崇拜先王往圣并不是儒家独有的,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普遍学术现象。
上古原有那么多重要的王室文献档案,但是早期儒家仅仅选出数十篇文献,编成汉代流行的《尚书》,是希望当世君王能够效法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他要求学者在学问上应该法先王,他说: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他更是要求君主在政治上应该法先王,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孟子就是一位推崇先王之道,将儒家的诸多核心价值归之于尧舜、文武的思想家。但是,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儒家学派的往圣先王观念最强,因为他们崇拜的往圣先王最多,包括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等,尽可能将诸子百家崇拜的对象纳入到自己的道统脉络之中,并将这些人物作为儒家价值理想的体现。
孔子及早期儒家的道统思想,主要是通过为六经所作的《传》《记》《序》,做出更加明确、完整的论述。这里非常明确指出,尧舜之道就是允执其中的中庸之道。《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2,这和早期儒家道统谱系均以上古圣王相一致。孔子收集、整理的《书》只是历朝历代众多书中的极少一部分,主要选取唐、虞、夏、商、周的那一些体现三代先王体现王道的文献。
……故仁者,仁此者也。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现在人们见到的《黄帝四书》虽然是西汉初年的马王堆汉墓出土,但是经考证学界大多认为其成书应该是战国中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只有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是通过收集、整理三代时期的档案材料、历史文献来建立自己的经典体系和学术思想的。
总之,孔子整理六经、为六经作传记,其实也就是奠定了儒家道统的思想基础。孔子以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推崇先王之道,已经成为儒家后学的普遍思想特点。2刘盼遂:《论衡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558页。西汉孔安国为《尚书》作《序》,就将儒家道统谱系、思想内涵作了拓展,并且将其与上古文献结合起来。他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他的《尚书序》说: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譬如,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其内容包括卦象、卦爻辞等丰富内容,其来源十分悠久。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和儒家学派从记载帝王言行的书一类的文献中选取、整理出一部分,这就是后来所称的《尚书》。
但是,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儒家学派是最崇敬三代先王的,因为史家早就肯定,诸子百家中唯儒家学派是通过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进而创造性地发展和建构出一套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来。所以,有关《诗》《书》《礼》《乐》的传记就明确表明这些文献与儒家道统的联系。
作为中国轴心文明哲学突破代表人物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恰恰是一批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士,他们总是通过整理三代文献,从上古先哲那里去寻找智慧。一方面,这些文献中许多均可以与儒家经常讲到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相对应,就是说,这些文献就是记载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言,如其中最早的篇目就是《尧典》《舜典》《大禹谟》等。
5这里已经涉及上古时期的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及夏、商、周的诸多圣王,同时涉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上世帝王遗书。但是儒家学派却有更加明确的文献整理与思想传承的自觉意识,主动从三代文献中寻求历史智慧、价值理念、文化传统,并将这些重要历史文献尊崇为经。但是儒家以外的其他诸子学派并没有因此而建立起一个系统的道统论。这样,究竟谁才是先王之道的代表人物和传递者,历来是儒家道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儒学推崇仁义、礼治、民本、中庸、德教、孝悌、修身等核心价值,并且将其看作是先王之道。伏犧、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作为早期儒家学者,荀子当然将仁义之统看作是先王之道,他说:今以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以相群居,以相持养,以相藩饰,以相安固邪,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荀子·荣辱》。另外,农家学派崇拜神农,他们以神农作为自己思想学说的代表和体现者。
《论语》记载的这一段话,应该有十分久远的来源。在具有传记之学特点的儒家诸子学和《易传》《礼记》《尚书序》等文献中,均可以找到早期儒家的道统思想。
3史官包括记事与记言的不同,这一类记言的就成为书一类文献,并且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有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墨子·贵义》)之说。儒家传承的不仅仅是仁道、礼教等道德观念、治理方法,而是上古以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体系。一、先王之道的核心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并起,各家各派均提出自己救世的道术,而且,他们大多数均将自己提出的道术归之于三代甚至是远古时期的先王。所以,有关《诗》《书》《礼》《乐》的传记就明确表明这些文献与儒家道统的联系。
另一方面,儒家之道的核心价值具可以从这些文献中找到其中的思想来源,包括以德配天、重民思想、中道观念等等。4司马迁指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弟子,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故而有《书传》《礼记》等传记之学的出现,并且对儒家道统思想有进一步发挥。
但是,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儒家学派是最崇敬三代先王的,因为史家早就肯定,诸子百家中唯儒家学派是通过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进而创造性地发展和建构出一套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来。所以,《孟子·滕文公上》明确阐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孔子及其门人通过对上古先王们留下的文献典籍学习,获得了先王的政治、道德方面的王道思想和政治智慧,虞、夏、商、周先王的以德配天民为邦本等道德思想、政治理念,为儒家学派提供了一整套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儒家治学、讲学的思想基础。在传为孔子所作的《周易·系辞下传》中就有关于《易经》来源的论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练臂力棒要注意什么一般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固定好两端的把手位置,否则臂力棒容易弹出,造成我们身体受伤。 [阅读]
送灶神说什么 小年送灶神的仪式 时间:2022-03-31 12:45:03 编辑:nvsheng 导读:今天小年,在农村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送灶神,你知道送灶神的仪式应该怎么举行吗,送灶神的时 [阅读]
是不是很感人呢?情侣看似亲密却无法信任怎么办伴侣之间存在着假性亲密关系是很普遍的,亲密的长期相处,但却没有察觉、解决情感问题,导致两人中间有许多小心回避的禁区,也因为都忙於工作而疏於照顾彼此关系,就会 [阅读]
千万要好好管控自己的情绪,若再持续这样的坏脾气,严重者可能会逼得对方选择离开你。 [阅读]
而且挑选时西瓜梗和瓜皮的连接处,观察这里的瓜蒂是否圆黄,如果是又圆又黄,说明西瓜已经熟了,而且汁水比较甜。 [阅读]
有些地方,除夕夜饺子煮好后,要把第一份供在先祖牌位前,然后倒酒、烧香、放鞭炮,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接先祖回家过年。 [阅读]
蓝莓的种植方法1、园地选择:根据当地山区土地实际情况,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疏松、pH值4.0~4.8、土壤有机质含量8%~12%、通气良好、排灌方便的缓坡地作为栽培地 [阅读]
3、粉蒸肉食材:五花肉、蒸肉米粉100g、姜小半块、葱半把、胡椒粉一茶匙、生抽三汤匙、料酒一汤匙、家乐鸡粉半茶匙做法:1、五花肉切片,姜切末,葱切碎;2、五花肉片加入家乐鸡粉、胡椒粉、姜末、料酒、生抽 [阅读]